“没想到法院这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我们总算能跟工人们有个交代!”近日,在蕉岭法院执行局接待室里,4名农民工代表激动地说道。他们刚刚签下领款确认书,随即拿起手机在微信群里传报喜讯——“兄弟们,咱们的血汗钱要到账啦!”

农民工代表在蕉岭法院执行局接待室签署领款确认书
事情还得从去年说起。梅州市某劳务分包公司招聘了秦某等76名工人到佛山进行工程施工,然而工程结束后,该公司却拖欠工人薪资达数月之久。经仲裁委员会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公司需向秦某等人支付工资53万余元。但公司却始终未履行义务,无奈之下,秦某等76人于2025年3月陆续向梅州蕉岭法院申请执行。
面对这起群体性欠薪案件,蕉岭法院依托“涉民生案件快速响应机制”,通过内部交叉分案制度,案件被迅速分配给经验丰富的执行法官集中办理。
“工资从春节前拖到现在!如今我们大部分人都在家待业,没了收入,生活眼看着就要过不下去了……”申请执行人秦某向执行法官诉苦。执行法官深知,这起案件涉及人数众多,案款能否执行到位,直接关系到民生生计。
执行法官收案后,第一时间向该劳务公司送达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相关法律文书,并通过财产查控系统锁定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然而,财产查询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被执行人名下的银行账户、机器设备等资产均已被其他法院冻结、查封。如果只是按常规轮候冻结、查封,执行工作很可能陷入僵局。
关键时刻,执行法官转变思路。“公司是否有其他财产线索,比如经营过程中,公司是否有未收回的应收账款?”经过认真梳理资金流水,对有可能存在应收账款的企业逐一排查,执行法官成功锁定了被执行人对承包案涉工程的建设公司享有的一笔到期债权。
发现转机后,执行法官立即联系该建设公司支付账款。但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却开启了“拖延战术”,起初以“咨询律师”“内部审批流程复杂”等理由推诿,后来甚至以公司并非被执行人为由表示拒绝配合。
面对这种情况,执行法官严正告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协助执行的法律义务,并严肃释明公司内部规定、流程等理由不能成为拒不履行协助义务的借口。在执行法官刚柔并济地释法说理后,该建设公司将款项汇入了劳务公司账户。
“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明显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后续将进入执行分配程序,而申请执行人秦某等人的劳务工资属于优先债权,也是要优先分配支付的。他们都等着这笔钱生活。”在执行法官与首冻法院多次商讨后,相关法院同意解冻账户,先行支付秦某等人的工资。
为进一步保障申请执行人权益,蕉岭法院启动“涉民生案款绿色通道”,拖欠数月的薪水,在4位农民工代表签下领款确认书后的第12个小时里,全部汇入76名申请执行人的账户。至此,执行款全额执行到位,也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近年来,蕉岭法院始终将涉民生案件作为执行工作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开展“根治欠薪”专项执行行动力度,2023年以来共执结欠薪案件50件,执行到位金额226.5万元,让劳动者的“纸上权益”变成“真金白银”。
(梅州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