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五华元坑 我国内地现代足球的发源地

admin 2015-8-11 9:06:03
     0

  ◎广州资深媒体人经过多年考证,这一观点被国家体育总局所认可

  ◎五华计划对元坑进行保护和开发,与“球王李惠堂”品牌相呼应

  ●记者 练海林

  通讯员 张炳锋 廖伟军


  国际上有个共识:古代足球(蹴鞠)运动起源于中国的山东淄博,而现代足球运动的鼻祖是英国。经过相关学者的长期考证研究,证明现代足球是于1873年传入我市五华县长布镇元坑村,这一年份早于我国内地其他地方,也即是说:元坑是我国内地现代足球的发源地。

  资深媒体人

  考证发源地之谜

  一般的史籍记载称,十九世纪末西方的现代足球传到东方,中国从此有了足球运动。诚然,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租香港,该国的水兵把现代足球运动带到了香港,香港也成为现代足球最早登陆中国的城市。但是,现代足球到底是何时传入中国内地一直是个谜。

  在这个问题上,资深媒体人、广州日报体育新闻中心主任陈伟胜长期考证研究,不但翻阅了中国现存的中文史料,还参考了大量外文典籍,最终得出结 论:现代足球运动最早于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由德国传教士毕安、边得志两人在五华长布元坑传教(基督教)期间,正式传入。

  陈伟胜在接受采访中告诉记者,其曾在10多年前前往台湾,查找到1947年出版的《五华县志》,其中明确记载,1873年德国传教士毕安、边得 志在长布元坑教会创办中书院(相当于今天的初中),为当地第一所中学。当时,他们两人在该书院中的大操场两端用木料搭成球门,教学生踢足球。

  “除了查找五华元坑这方面史料外,我还考证过内地其他地方现代足球的传入时间,比如上海、厦门、天津,但五华元坑1873年这个时间,是目前我 国内地最早记载有现代足球踪迹的年份,也即是说,元坑是我国内地现代足球的发源地。另外,我还查找了国内外的关于基督教巴色会进入广东的相关资料,也可佐 证上述观点。”

  2010年,陈伟胜及广东省体育局相关官员来到五华元坑进行过实地考察。“考察结束后,我们也向国家体育总局足球管理中心官员汇报了此事并递交 了相关史料,得到体育总局的重视,足球管理中心官员还对此事进行了讨论,认可了发源地一说并建议进行竖碑。后来我也跟国际足联谈到过此事,德国足协还表示 要来交流,后来因其他原因而未实现。”陈伟胜说。

  陈伟胜说,其实五华元坑为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这一考证结论,只是因为国内这方面的专家缺乏,当地宣传又不够,才一直不为国内足球界所熟悉。

  为了证实相关情况,本报记者近日来到五华地方志办公室,查找到1947年出版的《五华县志》,但是该10本共十八册的县志,仅仅剩下第二至九册 和十八册(其他缺失),其中仅仅在《五华县志·营建志》中查找到元坑教堂的内容:“瑞士巴色(今译作“巴塞尔”)传教会于1865年成立元坑教 会……1873年建筑敬业斋为中学校舍……”随后记者来到五华档案馆,均未能找到其他佐证材料。

  但是,在1991年出版的《五华县志》第六章“体育”中的“学校体育”中,则明确记录“同治十二年(1873),德国、瑞士巴色传道会在长布区元坑乡开办中书院,开设了体育课,设置单双杠及体操、球类等项目,并有篮球场、足球场设施。”


  传教士为何

  到元坑“传”足球

  中国之大,为何偏偏选元坑呢?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侵占了香港,把现代足球也带到了香港。同时,众多外国教会教派大举进入中国,其中包括 德国的基督教新教差会巴色会。但在当时,清政府力拒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境内“妖言惑众”。毕安、边得志只能在香港传教,结果在香港吸收了张复兴、徐复光、 曾兴等多名五华长布籍的教徒,然后通过他们来到五华传教,终于渐成气候,率先在五华成立教会。

  为了增加中国学生对传教士们的好感,巴色会把现代体育技艺也带到五华,并建立学校。当时中书院的教室、校舍等欧式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上和山 腰;该校针对山坡陡峭的地势,从校园左侧起修建一条3米宽的400米环山跑道;在山坳里,有三面环山的草坪操场;在操场两端用木料搭成球门,由边得志教学 生踢足球。

  记者调查发现,140年以后的今天,当地村民普遍还有信仰基督教的传统,脖子上基本上都还挂着“十字架”的信物。在今年56岁的当地村民曾立宁 家中,到处都能看到印有基督耶稣画像的挂历,一张拍摄于1937年前后的照片,还隐隐可见当年中书院的规模。在其展示的族谱中,清晰地记载着当年传教士在 元坑传教的经历,以及其家族与基督教、中书院的一段渊源。


  老人证实:

  元坑早有足球运动

  为了实地考证,7月3日,市、县体育部门及体育界人士、五华县相关部门齐聚元坑村,为“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竖碑揭幕之时,记者来到现场了解。

  今年92岁高龄的长布镇老人曾庆岳,就是当时足球运动在该地兴起的见证人之一。他向记者讲述了当年有关足球运动、中书院、传教会等的依稀记忆。 他告诉记者,他10多岁时在中书院读了2年书,当时的书院建筑都是西式的。曾庆岳在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还清晰地指出牧师楼、宿舍、书院、礼堂、教室、饭 堂、足球场等建筑的大致位置。

  “踢足球是每天都有的课外活动内容之一。” 曾庆岳告诉记者说,当时的中书院建有东门和西门,从西门出来,是一条宽约3米的400米环山跑道直通操场。在操场两端用木料搭成球门,用竹竿画好边界线,便是一个简易的足球场,几人一队,就是“足球大战”。

  采访中,记者在曾立宁的指引下,找到了当年中书院的旧址,经过上百年的沧海桑田,当年的足球场、礼堂等建筑已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部遭到损毁,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果树林,当年的校址,只能从依稀的残垣中辨认其规模。

  曾立宁告诉记者说:“中书院坐落的位置当地称之为将军山,东门面对的是笔架山,西门面对的是五案山,取意为人才辈出、步步高升。”曾立宁的一席 话解开了记者心中的一个谜团——缘何选择在元坑!后来中书院培育出了魏锦新、江爱其、魏灵圣、李伟容、李华瑞、李其美、李兴横、李法春等中国内地第一批足 球运动员,成为了足球运动在梅州地区传播的火种。

  元坑将进行保护和开发

  据五华体育局局长宋胜中介绍,目前市体育局已经将此发源地当做“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项目进行申报,还原这个现代足球中国内 地发源地应有的历史地位。另外,五华县体育部门也计划将该发源地原有的校舍、足球场、环山跑道进行复原,打造相应的特色旅游景区。

  “到时,我们五华有个世界球王李惠堂,同时还是现代足球中国内地发源地,两相呼应,这将提升我们五华、乃至梅州的特色旅游。”宋胜中说。

阅读 4307
收藏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