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第,位于广东省兴宁市坭陂镇汤一村,是典型的客家围龙屋,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历经三代不断扩建完成现在规模。该屋原名“荣秩第”,因其第二代五子如柳公中武进士后,更名为“进士第”。2009年,被列为兴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兴宁十大古民居“之一。
王杞薰(1774—1832年),字如柳,号楚堂,清嘉庆六年武进士,钦点三等蓝翎御前侍卫。清嘉庆年间,第三代王如萍中武进士后,任嘉庆皇帝御前侍卫,表彰“为官十载一介不取,接上谨慎,待下宽和,其它军民咸服”。1832年病逝后,嘉庆皇帝特派官员前往该屋吊唁,送“御前侍卫府”匾额、生前使用过的大刀等武器,以及铜蟾蜍一只(均遗失)。
据传因其身材魁梧,声音洪亮,还当过宫殿传胪,贴近皇帝,深得嘉庆帝的信赖和赏识。其父曾被浩封为武德骑尉,敕授儒林郎,朝廷还把封典移封给其祖父母。王杞薰武艺超群,擅长大刀,所使用的大刀长3.5米,重188斤(司码斤,合约125公斤)。此刀世代存放在其祖屋上龙厅,惜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熔入铁炉改作劳动工具了。
进士第,分布面积近2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阔150米,进深108.9米,建筑占地面积14835平方米。全屋为二层建筑,全屋计有房300间、28个天井、3个主厅、2个化胎、6条巷屋、6间书院、2个禾坪、1口池塘、1个跑马场。整座屋宇以规模宏大,建筑牢固,结构工整闻名于兴宁境内,是一座罕见的大型“棋盘形围龙屋”。
进士第选址十分讲究,坐南向北,“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大屋后面,是宁江盆地南部的连绵群山;大屋的前方,千亩低垄湿地过后缓缓北上百里的宁江盆地与东西两翼山峦拥抱着兴宁、龙川两地阳天。
主屋左右片均建有杂房、厕所各一幢,与正屋合为整体。右边书院前天街开阔,可作晒场。屋前视野开阔,有良田千亩,颇得田园风光。全屋结构古朴大气,透出人文脉气。客家人素来崇文重教,屋内设一二间书院者大有其在,然如进士第一屋六书院,甚是少见。
全屋通体用灰沙、石料夯筑,外墙厚达42厘米,里屋为土木石结构,屋后围墙高7米、厚50厘米,屋体厚实。南北向前后计有5栋,其中上、中、下正堂3栋、直排式围屋(枕头杠)2栋。正屋楼高三层,底层住人,二层及三层存物,遇洪水可迁至二层居住。正屋后有2栋直排式围屋,长达百米。
进士第堂号“三槐堂”,全屋对联自拟,计有23副,沿用200余年,世代相传。每至除夕,由本屋文人书于红纸,对应张贴于指定大门、小门、堂柱及墙转角外。联文或记事、或劝勉、或抒怀、或描景,对仗工整,寓意深刻,彰显进士第人文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