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新村最完好最出名的古建筑,就是茶壶耳屋,就在省道旁边,这样大型的古建筑,人们驱车经过,都不免为之“侧目”,甚至暂停行程,先参观这座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古屋。
茶壶耳屋始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是落居忠信的黄氏十七世祖锡桐公(为“茶壶耳”开基祖)所建,是三围方形有四护耳封火山墙的宗祠式围屋,屋前有宽阔的地坪和半月形池塘。
茶 壶耳屋很大,面阔84.5米,进深65米,建筑占地面积5492.5平方米。它又很方正,布局左右对称,有住房166间,马巷两条,过路巷5条。是一个完 整“四正”的结构。因而,这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其他围龙屋“有此屋之大,无此屋之‘四正’;有此屋之‘四正’,则无此屋之大。”
因 何叫茶壶耳屋?当地人说,此屋前栋正面外墙筑饰为罐耳形,很像茶壶耳,大家就这么形象地把它叫作“茶壶耳屋”了。同行的专家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博 士杨星星解释说,茶壶耳屋应得名于其山墙的样子,这种山墙既像茶壶耳,又有点像官帽,表达了黄氏祖先希望后世子孙发奋读书、金榜题名的美好愿望。
5月中旬,在为“河源古村落文化行”成员介绍茶壶耳屋的时候,一位族人看着墙头簇新的“茶壶耳”,不免有点后悔:“我们把它修得太新了,有点失去了原貌。”
2011 年上半年,茶壶耳屋被修缮了一次,外墙刷得雪白,斑驳的“茶壶耳”,也重新用朱砂、石绿等颜料画上了花纹。里面的梁架、廊顶、门檐等处,也用红漆新扫了一 遍。在此行专家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副所长陈广恩以及杨星星的指点下,几位主修此屋的黄氏族人颇有几分懊悔。
即便有些地方 重修得不尽如人意,茶壶耳屋仍是一座非常值得一看的古建筑。茶壶耳屋雕饰、彩绘众多,大门两侧有木刻浮雕,其中一侧刻有一贵人,身材魁伟,与轿内一妇人作 说话状,后面有仆从为之撑起一顶华盖。据说,太平天国年间,屋内外祖堂的雕刻和壁画上的人物的头脸都被人砍掉或削去。
历经了这些 年的风雨,茶壶耳屋没能从外部到内部完好如初地保护至今,“雕龙刻凤的祖龛在‘文革’时被毁了,也许是卖了。”一位族人向我们介绍,“以前,祠堂的门从来 都不关,茶壶耳里面的前廊驼墩,在四五年前也被人偷走了4个。”此后,茶壶耳屋锁上大门了,不设防的时代就此终结。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茶壶耳屋都曾发挥过自己的作用。东江纵队华南回乡工作团,曾将茶壶耳屋作为开展地下活动的据点,并在此开办义务教育学校,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党员。解放后,这里成为革命老区纪念地。
如今,茶壶耳屋内成为“油溪镇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基地”,陈设着许多画有革命年代此屋内革命工作场景的图片。
至今仍居住在茶壶耳屋里的黄伯认为,住在老屋中倒没什么不方便,就是房子旧一些。黄伯说,茶壶耳屋是他的祖父建造,当时老“公白”黄锡桐是个挑夫,由于勤劳肯干、诚信仗义,得到一个富户的支持而发家致富,建造了这座院子。
黄伯说,听村里老一辈人介绍,茶壶耳屋是黄氏忠信祖先黄锡桐历经三代才建成的。随着家族的发展、人丁的兴旺,黄氏后人在外围继续建起房子,围屋的房间越来越多,最后形成现在的格局与规模。
多彩花灯高高挂
连平县闻名遐迩的“忠信花灯节”,茶壶耳屋是其中一个分会场。每到花灯节,茶壶耳屋就会迎来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自1999年以来,连平县已先后成功举办了8届忠信花灯节。作为分会场,茶壶耳屋的“上灯”传统,也是游人最为关注的一大看点。连平油溪、忠信一带,仍延续着明清以来的“上灯”、“暖灯”习俗,灯期一般在正月初十至十八。
“上灯”时间定在初九或十二、十三。仪式开始时,刚刚添了男丁的家庭一家人肃立在祖祠前行礼敬奉祖先,然后把花灯高高挂在梁上,再鸣放鞭炮。仪式结束后,宴请亲朋邻里。
灯期结束时的仪式叫“暖灯”,一般定在正月十八日这天。“暖灯”仪式比“上灯”隆重。全家将鞭炮绕在花灯周围,敬奉祖先后,让鞭炮与花灯同化,最后,再次宴请亲朋邻里,一派欢天喜地的气氛。
“我们在正月十三吊灯, 一大族人都会过来。”几位黄氏族人很高兴地向我们介绍,今年元宵节上灯,茶壶耳屋上了11盏,是自解放后第一次一年添那么多男丁的,“上厅都吊不下了,都吊到中厅来了。”
“喜欢民俗摄影的人都会过来,广州等珠三角城市,包括省摄影协会都还组织过摄影组过来呢。”一位黄氏族人说。
今年的“上灯”仪式,依旧在茶壶耳屋的上厅举行,吸引了众多媒体及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大红对烛、灯笼、彩旗、花灯,身穿传统喜庆服装的小宝宝,从各地回家过年的黄氏族人,挨挨挤挤,喜气洋洋,热闹非凡。
“过年时,我们还会打一套八音锣鼓。这还是连平县文化遗产呢。”黄氏族人介绍,他们给记者一个光盘,里面刻录着2012年春节时他们过年奏的锣鼓乐。
市委老干部局原局长吴娟容介绍,在忠信地区,几乎每一个村子都有一套客家锣鼓班子,从大年三十吃年夜饭到“暖灯”的这一段时间里,他们想打就打,没有明确的限制。在吊灯习俗的迎灯、上灯、暖灯和化灯等环节,锣鼓是必不可少的助兴节目。
专家说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杨星星:
“茶壶耳”内安居乐业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杨星星说,茶壶耳屋规模很大,建筑本身有三堂六横,前有倒座,后有杠式,它最初应该是半圆形的,后来才在逐 步扩建过程中成为现在的方形格局;茶壶耳屋的建筑比较矮,不像河源其他地方的客家围屋那样有高耸的碉楼,这说明历史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很好,而且社会也比 较安定。
在杨星星看来,170多年前,就能将房子建成这么大的规模,说明黄氏宗族人丁兴旺,家境富足。而油溪镇把茶壶耳屋列为青少年爱国爱党教育基地,则充分实现了该建筑的现代社会价值。
杨星星认为,可以把相邻的忠信花灯和周围乡镇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进行合理的开发。
【
连平篇小结】
依托客家文化底蕴 整合民间文艺资源
让客家民俗活在乡村里
连平县已经成功打造出的一个文化品牌,这就是忠信花灯节。忠信花灯节利用了忠信邻近一座较大型的古建筑茶壶耳屋,作为其中一个分会场,取得了成功。
这是盘活古村落和古建筑的一个做法之一。
连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卫介绍,连平县将打造“颜氏廉洁文化、忠信花灯文化、上坪桃花文化、六祖禅宗文化”四大文化品牌;这四大文化品牌中有两个与古村落相关。
连平县目前共有3个省级古村落,即油溪镇茶新村、大湖镇湖东村、陂头镇夏田村。其中,油溪镇茶新村与忠信花灯文化结合紧密,六祖禅宗文化则在陂头镇夏田村。
这正是连平县实施“一镇一品”文化建设活动内容之一。
吴 卫说,连平县客家文化底蕴深厚,各镇文化资源各具特色。连平县将作出规划,深入挖掘,传承和提升连平客家特色文化,整合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培育和扶持各镇 特色文化和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形成“一镇一品”的特色文化活动和特色文化团队,打造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深厚群众基础的文化品牌,使之成为各镇的“文化名 片”。
整合文化资源,盘活古村落
油溪镇茶新村、大湖镇湖东村、陂头镇夏田村各具特色,风格明显。连平大 湖镇湖东村的大湖寨,始建年代之久远,建筑规模之宏大,保存原貌之完整,均为连平现存古寨之最,具有重要的古建、民俗及历史研究价值;而夏田村则有“小桂 林”之称,山水秀丽,古建筑防御性很强;闻名远近的燕岩古寺和燕岩,也在此地。始建于清末的茶壶耳屋,防御性已大大下降,其间传承久远的吊灯习俗,每年吸 引了大批游人。
连平拟定忠信花灯、陂头燕岩古寺为今后3年该县客家文化遗存开发、保护、建设的2个重点文化项目。
据 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连平发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有10个种类208个项目。其中,民间美术类“忠信花灯”与民俗类“忠信吊灯习俗”被省政府列入省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连平县的1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忠信花灯、忠信吊灯习俗、连平八音(含省级的两个项目在内)等。
为把连平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连平县决定每3年举办一届忠信花灯节。
保护古村落
连平县文广新局局长潘继红认为,古村落是一个很好的民俗博物馆,承载着建筑文化、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但让潘继红忧虑的是,连平一些古村落内的古建筑破坏很严重,如大湖寨、白云楼、松秀围等,现状不容乐观。而且,古村落中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面临失传甚至消失的困境。
那么,连平县将如何对古村落进行保护?潘继红说,将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健全古村落的保护机制,各级镇府要运用法律、行政的手段加强对古村落的保护,并成立相应的保护机构。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古村落保护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对古村落历史价值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
三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古村落的修缮和保护。建立起村民自发保护的机制,自筹资金,通过政府的扶持,进行维持原貌的生态性保护。利用民俗文化的传承,适度开发和利用古村落,走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道路开发利用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