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上午,南越王赵佗雕像揭幕仪式在五华县华城镇状元公园举行,为文化底蕴深厚的五华老县城华城镇增添了浓郁的历史文化韵味。
赵佗雕像由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廖慧兰教授及其团队完成设计。该雕像长3.5米,宽3.5米,高约3.68米,材质为红花岗石,雕像重约60吨。从雕像中可见,赵佗身披官服,手抚书卷,托腮沉思,一幅忧思天下、心系黎明百姓的形象赫然眼前。
据考证,赵佗(公元前237年-公元前137年),赢姓,赵氏,名佗。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正定县)人,南越王,南越国创建者。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嬴政令赵佗为副帅,率秦军50万南下平百越。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百越平定,划入了大秦版图,为开创镇守百越之地,嬴政召令天下,百越分三郡,依据龙川险重,令副帅赵佗为南海郡龙川县县令,后接任南海郡郡尉。皇死秦灭、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赵佗起兵割据,建立南越国,号称“南越武王”。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夏,赵佗臣服归汉,筑建长乐台(今县治西北五华山下)以受封,接受了汉高祖所赐南越王印绶,南越国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南越王赵佗去世,享年一百馀岁,葬于番禺(今广州)。
赵佗是开发岭南百越的第一人。他从任龙川县县令至统治岭南百越77年间,不断吸纳中原汉人南迁,把中原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引入,一直实行“和辑百越”之政策,加快了岭南百越的发展,促进了岭南百越的文化进步及社会和谐。毛泽东主席曾誉他为“南下干部第一人”。
“五华山下越王台,故址犹存卓氏宅。传闻基石大专车,乃令毁弃无遗迹。”这是清道光《长乐县志》编纂者、举人温训所作的《越王台怀古》。诗中的“越王台”,便是位于五华县华城镇由南越王赵佗所建的“长乐台”。如今长乐台杳不可寻,但在附近的狮雄山上,两千多年前中原汉人在岭南留下的足迹,昭示古老长乐的历史底蕴。
距离五华县城水寨20多公里的华城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两千多年前,南越王赵佗在五华山下建筑长乐台,所以五华县古称“长乐县”,而如今的华城镇旧名“长乐镇”,曾为长乐县治所。
“华城古迹长乐宫,狮雄古塔在城东;西边有座城隍庙,东征遗址落城中。”这是流传于华城镇的一首民谣,唱出了千年古邑的厚重人文历史。狮雄山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位于华城镇塔岗村,由南北两个高岗组成,侧视宛若蹲伏的雄狮,因而得名“狮雄”。著名的秦汉城址就坐落在南部的高岗之上,为了避免破坏,目前狮雄山遗址被考古专家技术处理后回填了。据了解,该处遗址发现于1982年的文物普查,后经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4次调查、发掘,初步将其定性为南越国时期的宫殿建筑遗址。(南方+)